Monday, April 28, 2008

邓文村:发挥副部长 待人处事须运用智慧 26/04/2008

由中国报新闻网 http://www.www.chinapress.com.my/content_new.asp?dt=2008-04-26&sec=mas&art=0426mi20.txt 转载至部落格:

鄧文村接受本報記者謝國榮專訪,暢談公私的內心世界;左為其機要秘書吳秋花。(图:中国报)



團結、文化、藝術及文物副部長鄧文村說,身為副部長,待人處事都須運用智慧,才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身為副部長,實際上沒很大權力,真正決策權在部長手中。”

他指出,若要有發揮余地,須善于處理人際關係,萬一在部門人際關係不好或和部長不合,等于剝奪自己的發揮空間。

“副部長名稱是Timbalan Menteri,事實上只是‘部長助理’(Assistant Minister),扮演輔助部長的角色。”

鄧文村接受《中國報》專訪時說,部長委託副手進行一些任務,就是給予副手最大的發揮空間。
他坦承,副部長並非外界指擁有很大權力,有關權力其實來自部長授權,過去很多人都不願意說出來,但事實是如此。

另一方面,鄧文村指出,該部會考慮仿傚一些國家,對一些古蹟觀光景點,限制旅客人數,避免過多遊客,造成文物受破壞。

他認為,這是有必要考慮的事,因為若古蹟沒獲適當保護,可能會受破壞。

他說,文化的文宣工作應再加強,才能滲透民間,讓民間真正感受到我國文化的多采多姿。

“我們不能整天只說我國優勢是多元種族、多元文化,如整天都說多元文化……但人民沒強烈感覺到。”

他指出,許多宣傳工作不足,信息並沒傳達至公眾及民間組織。

“文化部過去推動的活動,並不為人所知,如大馬國家藝術學院(ASWARA),其實沒多少人知道它的存在,更遑論該藝術學院推動的活動。”

他認為,推廣文化不能只活在象牙塔,自我編織夢想,跟普羅大眾脫節。

“一種文化如與大眾脫節,生命力都不會長久。”

不角逐馬華中央黨職

鄧文村說,即將來臨的馬華中央黨選,沒角逐入主中央領導層的意願,即使獲基層支持,也絕不在其考量範圍。

“我只希望能專注在州扮演好角色,中央對我而言,我只扮演輔助性角色。”

現年67歲的他坦言,其實年齡是造成他捨棄角逐更高中央黨職主要因素。

“若我現在40歲或50歲,今天的想法可能會不同。”

他說,從不為官職或黨職設想,去決定所做的事情。

“你接受了一個責任,你就須全力以赴,而不是尋求更上一層樓。”

半工讀上大學同學助渡難關

鄧文村今日達致的成就,一切都靠自食其力。

來自清寒家庭的鄧氏,父親鄧寶三娶有兩名妻妾,母親賴玉枝是父親的第二位太太,家中有16名兄弟姊妹,他排行第二。

他透露,當時,父親在柔州老家經營咖啡店,收入僅夠糊口,根本無法供讀大學,他是以半工半讀方式,完成大學學業。

回憶起讀書過程,他說,箇中最大的原動力,就是期望有朝一日,能擺脫貧窮窘境。

鄧文村在峇株巴轄華仁中學高中畢業后,考獲新山日間師訓學院文憑,展開執教生涯。

鄧文村自1963年,便在新山寬柔第一小學執教,1973年至1975年則在嗎哂中學執教,期間一直是早上執教,下午就到新加坡大學兼修法律系,然后于1971年開始唸校外社會科學課程。

當年,他通過自修考取劍橋學校高級文憑,以及夜修首屆理科大學校外榮譽學位,分5年完成社會科學(主修經濟)榮譽學位,並曾與教育部前副部長拿督韓春錦成為同窗好友。

1976年,父親逝世,他曾萌起退學念頭,幸獲同學鼎力相助,助他渡過經濟難關,完成學業。

心力投入熱衷事忽略家庭好愧疚

團結、文化及文物副部長鄧文村坦承,由于對熱衷的事情投注過多心力,反而忽略了家庭,令他深感愧疚。

鄧氏好學不倦,除了斷斷續續修讀法律系課程及積極參政,也活躍青年活動,因而冷落在身邊37年的太太楊金蘭。

“我一度因對太太覺得愧疚,而選擇放棄理想,錯過一些“心水”課程。”

鄧文村接受專訪時,剖析其內心一面。

兩人是于1964年,在新山寬柔第一小學執教時相識相戀,婚后育有2女,大女兒鄧為真已成家並有一子,小女鄧為美,目前在新加坡任職藥劑師,家中如今只剩他們夫妻二人。

回想當年,他笑言,自20年前起,他就開始過著“離家出走”的生涯。

“我在家不是專注自修課程,就是整天往外跑,積極參與政治活動。”

他說,由于忙于活動,當時家中女兒及各種事務,幾乎都是太太一手承擔。

當年,鄧氏想修讀法律系的念頭,從未磨滅,因父親逝世而放棄新加坡大學修讀中的校外法律系,而較后再去修讀倫敦大學校外法律系,並完成首階段考試,原想再繼續深造,惟為了太太,他毅然放棄。

“捫心自問,覺得太對不起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我的太太,我最終選擇放棄深造機會。”

他說,如今趁有休假和空檔時間,都會攜帶妻子出國,做為多年來對妻子默默付出的一種補償。

章欽火箭章耀民政三叔侄和睦相處

鄧氏一門三傑,卻分別加入不同政黨,成為大馬政壇津津樂道的佳話。

叔叔鄧文村加入馬華公會,侄兒鄧章欽及鄧章耀兩兄弟,則分別加入民主行動黨及民政黨。

儘管政見大不同,三叔侄分別為不同政黨效力,卻能情理及義理兩兼顧,和睦相處。

鄧文村說,箇中秘訣很簡單,只有四個字:互相包容。

他指出,3人相聚時,若對各政黨作風不表認同,也會據實表達,沒顧忌。

他說,有時,鄧章欽聽了其不一樣的政見,也不會頂嘴反駁。

“同樣的,章欽對政府作風不苟同,我也會細心聆聽。”

他說,彼此政見各異,但不會針鋒相對,可能是長幼情強過政治觀點,不會發生衝突。

他笑言,其實他們兄弟倆也談政治,章耀也在其面前批評馬華及行動黨,彼此都會一笑置之。

中国报新闻网 26.04.2008

邓文村:随人民意愿转型 团结先摆脱种族政治 20/04/2008

由东方新闻网 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GEN&NEWS=2Ctk0d710iR580dq0VgW43652VLr0U1X 转载至部落格:

(吉隆坡19日訊)團結、文化、藝術及文物部副部長鄧文村坦言,盡管大馬的政治格局無法在一時間擺脫種族政治的局限,惟3月8日政治海嘯之后,政治領袖是不能再以單一種族的角度看待國家團結的問題。

他說,第12屆大選之后,各族領袖更應該從人民所傳達的信息,去推敲和認識人民對團結的看法。

鄧文村接受《東方日報》專訪時說:「我們不能夠再從單一種族的角度來看國家團結的問題。我們應該開闊眼界和開放胸懷,去認識國民團結的問題,不要忘記大馬是多元種族、多元文化和多元宗教的國家,任何可促進國民團結的政策,應以多元種族社會作為基調。」

他認為,大馬的政治目前正在處于轉型期,而我國將在何時才會擺脫種族政治的枷鎖,則視人民的意愿而定。

他指出,一種政治制度是否能夠在國土上茁壯成長并根深蒂固,完全有賴于人民的想法。

「若人民不接受一種政治制度繼續生長,那么久而久之(該政治制度)就會被淘汰。人民就是土壤,民意就是土壤,有怎樣的土壤就會長出怎樣的植物、綻放怎樣的花朵;跟文化藝術是相同的。」

他舉例,若人民不再接受種族政治,一個新的政治格局和政治文化將會隨即誕生。一旦人民不再聽信一些政治領袖發表種族言論的挑唆,種族化的政治就會在我們的國土上銷聲匿跡。然而,只要人民依然對種族政治擁有需求,那么就會提供市場給這類政治。

「當國人的知識水準和政治意識越來越高,對政治人物的認識越來越深入的時候,我國的政治將傾向于更大的民主化。如果大家都以種族的角度來考量國家發展,我們就沒有辦法擺脫種族性的政治。」

他坦承,政治人物的生存,有賴于他們對選民要求的認識。一旦這些政治人物掌握了人民的要求,就會投其所好,因他們的目的就爭取支持和選票。

「所以人民必須發出清晰的信息:不要種族性的政策、不聽種族性的言論,而是要公平的政治。自然而然地,國家政治就會朝向那個方向發展。」

應超越種族界限

他相信在將來,種族因素將不再成為大馬政府在政策上的考量準則,而是超越種族的界限,以公平的方法對待所有人民。

「我們大家都是人,種族的因素應該被拋開,需要幫助的人,跟種族是沒有關係的。屆時,才能夠超越種族的界限,出現一個更公平的社會。」

他指出,在大馬這個多元種族的國度里,我們必須設身處地,站在其他種族的立場,考量他們為何會採取某些行動和發表一些特定的言論。

他認為,很多時候,國人都會以自己為中心來思考其他人的問題,因而無法真正了解到他們的想法。

至于政治理念的差異是否成為國民團結的阻力時,他說:「當然,多多少少也會影響到,因為各族人民的訴求不一樣。任何領導國家的領袖,都不可能完全滿足人民的訴求,而是只能夠滿足到一定的程度。

正如孟子所說的『利益之爭』。許多訴求建立在利益的基礎上,從利的觀點來看,許多訴求對某個種族有利,對另外一個種族就不利。但是若從利益的角度來看,可能當中的分歧和差距就會縮小,但不會100%吻合。」

他認為,政治理念的差異,雖然是國家團結的阻力之一,但政府會強調異中求同。全民不可能擁有完全一致的看法,但無論人民的看法差異有多大,依然擁有共同追逐的目標。

「這些目標就是希望可以讓馬來西亞成為和諧共處、進步繁榮、全民安居樂業的國家,所以人民必須做到殊途同歸。這些阻力將不會造成種族的糾紛、國家的分裂。」

东方新闻网 刘晓晶报道 20.04.2008

专访邓文村:发挥凝聚作用‧文化交融加强国民团结

由星州日报 http://www.sinchew.com.my/node/59272 转载至部落格:


吉隆坡)團結、文化、藝術及文物部副部長鄧文村認為,大馬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及融合可在潛移默化之中達成,進而加強國民團結。

他指出,如果說大馬各族人民的團結基礎脆弱,則文化部可在這方面發揮凝聚的作用。

各族擁共同價值觀

“團結與文化有直接關係,我們可通過文化去促成及加強國民之間的團結。”

鄧文村今日(周三,3月26日)在其辦公室接受星洲日報訪問時說,雖然各民族有各自的文化、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及傳統,但他相信每一個種族都有著共同價值觀。

他指出,這些價值觀包括禮貌、互相尊重及以禮待人等,各族人民可通過這些價值觀互相聯繫及彼此認識,進而產生容忍的胸懷。

他補充,媒體也可為促進國民團結盡一份力,即提供中立的報道,不點燃種族之間的情緒。

不為單一種族設限國家保存多元化文物

鄧文村說,在探討文化遺產及文物的課題時,文化部將注重在多元文化的保存,而不是只將目光集中在單一種族的文化。

他指出,在很多情況下,許多華裔都會特別關心究竟有甚麼和華族有關的文化遺產及文物被國家列為保護的項目。

“政府在將特定的文化遺產及文物列為保護項目時,已逐步朝向多元文化的方向。”
他指出,除了華族文化,大馬還有許多姿多彩的文化,這些文化也能被列為國家的保護項目,但需要進一步的被發掘。

提倡各族文化融合

鄧文村說,政府大力的提倡各種族文化的自然融合及交流,而不是強制性的同化。

他表示,大馬的任何一個民族都不能接受同化的概念,因為文化是每一個民族靈魂的根。

帶來巨大收益文化推動大馬旅遊業

鄧文村指出,國民不能忽視文化可為國家帶來的經濟效益。

他說,大馬的多元文化聞名於世,同時吸引許多旅客前來大馬,以進一步瞭解大馬政府如何滋養大馬百花齊放的文化。

“大馬豐厚的文化背景,為我國的旅遊業帶來巨大收益。”

豐富收藏文物管理應制度化

鄧文村說,國家檔案局如果能將文物的管理制度化,相信將吸引更多華裔為國家檔案局提供更多和華族歷史有關的文物及史料。

他指出,國家檔案局目前有特定空間,收納和華族有關的史料及文物,但數量卻不多。

“許多擁有這方面史料及文物的華裔,不太願意為國家檔案局提供這些材料,主要是擔心國家檔案局無法妥善照顧這些珍貴的文物。”

抱持開放學習態度1個月內瞭解部門運作

鄧文村指出,他希望國會在開會以前,就已能對文化部的運作有初步的瞭解。

“據我所知,本季國會將在5月開會,離現在只剩1個月的時間,換言之,我必須要加緊的學習。”

他表示,他畢竟是一個新人,因此抱持非常開放的學習態度,以進一步探知及瞭解部門的工作範疇。

他說,他在上任之後,希望通過文化促成國民的團結。

他指出,他將全力以赴,為馬華、華裔社群及國家做出貢獻。

鄧文村(右)接受星洲日報記者黃清壕(中)專訪時,暢談走馬上任後的心得。旁為其機要秘書吳秋花。(图:星州日报)

星洲日報 2008.03.26

发展文艺须经济回馈 20/04/2008

由东方新闻网 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GEN&NEWS=2EdD05cF08Xj8W800QJ246O42j430EdM 转载至部落格:

(吉隆坡19日訊)團結、文化、藝術及文物部副部長鄧文村認為,文化及藝術業者必須獲得經濟上的回饋,才能夠促進藝術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

「若沒有經濟效益,而純粹講藝術,完全依賴政府的資助,文化藝術的發展將非常緩慢。目前我國的文化藝術是屬于緩慢的,我們有許多精緻的手工藝品,但在包裝、傳銷、開拓市場和建立經濟網絡方面還是需要多費心血,才能為文化藝術開拓新的天地。」

他希望政府的部門,如旅遊部、外交部、國外貿易及工業部、青年及體育部,可以跟文化部合作,推動本地的文化事業,因這不是文化部所能獨挑大樑的工作,而需要各部門的協調。

「文化部強調文化藝術事業的經濟效益,這并不是純粹的功利主義在作祟,而是認為經濟效益對促進藝術,起著決定性因素。」

他表示,我國人口為數2500萬,因此市場很小。如果能夠通過各部門把大馬的手工藝品推廣到世界各地去,就能夠開拓視野,繼而看到很多可以發展的領域。

談及團結、文化、藝術及文物部時,鄧文村表示,這4個領域存在著互相牽連、支持和扶助的緊密關系。

他認為,文化、藝術和文物的活動除了建立國家在文化和歷史方面的形象外,最終的目標還是要促成全民團結。

加強文化部宣傳

「因為通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能夠讓彼此了解風俗習慣、生活方式、節日慶典和禁忌等,讓種族之間更加深切地互相認識,互相尊重。」

他認為,文化部過去在這方面的工作,宣傳做得不夠,因此他希望能夠從部門內部加強宣傳工作,讓人民了解該部所推行的活動,從而提高人民的文化意識。

「許多人以為文化就是唱唱歌、跳跳舞,對一些文化活動,如文物保留的認識相當淺薄。他們可能不知道文物的保留對記錄國家的建國歷史非常重要。」

他說,「文物是歷史的見證」,國家的歷史傳統可以成為各族之間相處的根據。

他坦言,若對歷史無所認識,而各自鼓吹一廂情愿的文化意識和社會訴求,會造成很尖銳的沖突。因此,大馬人民對國家文物和歷史有所認識,確認了國家的起源和建國的歷程都,各族之間就更加能夠互相容忍和互相尊重。

东方新闻网 20.04.2008

邓文村:促进各族学生联系 交融计划非宏愿学校 20/04/2008

由光华电子新闻 http://www.kwongwah.com.my/news/2008/04/20/85.html 转载至部落格:

(吉隆坡20日讯)学生交融计划不是变相推行宏愿学校的另一种做法!国民团结、艺术、文化及文物部副部长邓文村郑重声明,教育部推动学生交融团结计划,目的在于通过活动促进各族学生的联系。所以他不认同有人指政府推行学生交融团结计划是变相推行宏愿学校的说法。

他说,外界不应批评及质疑政府所推行的活动,反而应该以开放的态度去看待,如果认为有关政府部门做得不足,可直接对该部门提供意见。

他是接受《光华日报》记者的访问,谈及有人不满学生交融计划是政府变相推行宏愿学校一事时,如是反驳这种说法。

他说,“当你存有成见时,任何活动都会染上一层让人疑惑的色彩,这是心理造成的,任何人应以开放的态度,而不要用怀疑的态度去看待政府所推动的活动。”

他说,如果认为政府推动的活动不好,他们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让有关部门去做出改进。因此,他希望大家不要用一些消极的评论及言词来判断它,认为它一无是处,这是一种很消极的心态。

传达华社心声 副部长扮辅助角色

“虽然只是副手,但我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传达华社的心声,以影响部长在政策上的决定。”

新上任的副部长邓文村表示,部长是政策决定者,副部长则是协助推行政策。他也把部长的角色形容为开路先锋,而副部长则扮演辅助的角色。

虽然如此,他指出,作为副部长还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华裔副部长,可将华社的心声传达予政府。

“部长没有察觉、注意或接触到华社某些意见,此时副部长将扮演角色,将华社的意愿可以更有效及快速传达到决策者那里。”

他表示,华社的感受如果在适当的时候提出,让部长深入了解华社心声,这肯定可以反映在政府的政策里。尤其槟城及马六甲有许多华人古迹,而他可以通过这个管道去对保存及发展古迹进行提醒及催促。

首次与部长沙菲益阿达合作的他,也对部长表示赞许,认为他是一名思想开放、有深度的见解的部长。

光华电子新闻 20.04.2008

Friday, April 25, 2008

被匪推入电房遭灼伤 承包商不治 13/04/2008

由光华电子新闻 http://www.kwongwah.com.my/news/2008/04/13/120.html 转载至部落格:

(新山13日讯)日前疑被劫财并被匪徒推入电房导致全身几乎灼伤的承包商林钟盛,由于伤势过重,昨晚10时40分在新山班兰医院加护病房里不治。

死者哥哥林钟祥今午接受记者询问时,如此表示。他说,对于弟弟的死讯,他其实早有心理准备。

林钟祥指出,在美国如此医药先进的国家,其医院面对身上有60巴仙灼伤的病患,便感到异常棘手,何况弟弟全身灼伤程度高达90巴仙!

林钟祥表示,一切事情办妥后,他们将会把弟弟的遗体运送至霹雳太平家乡处理。

对于林钟盛的死讯,家属心情都非常沉痛,相信情绪上一时无法释怀,死者父亲林明龙再次针对新山治安状况大发牢骚。“这边夜晚的游艺场都没有人影!”

林明龙披露,他下来新山这么多天,发觉新山人晚上都不敢带家人出外散心,与其家乡夜晚的太平相比真是天渊之别。

同时,林明龙也不满警方办事态度,还责备柔佛警察“睡觉”。

另一方面,团结、文化、艺术及文物部副部长邓文村、上议员邱思祥二人也相当关心此事,今日也来到新山班兰医院慰问死者家属。

邓文村表示,警方答应他会加快调查等相关工作,并在今日星期天下午,尽量安排法医为家属验尸,让他们能够尽早领回死者遗体。

他说,警方将与医院方面密切的合作,并针对死者的案情,以全方位角度来调查此事。他补充,警方也答应最迟明天完成事件的调查工作。

邱思祥表示,此事情况复杂,死者当时是独自一个人,完全没有目击证人,对于死者的遭遇,家属完全不了解。

据了解,林钟盛本月7日大约凌晨6时30分,在新马第二通道(Second Link)一带,怀疑遭到2名印裔匪徒持械抢劫,被抢走新币7至8000新元,却不知何故,身体被严重灼伤90巴仙。

又据未经证实消息指出,林钟盛后来是被匪徒推入电房,才会导致本身被电亟伤。

由于林钟盛从被打劫至被灼伤的过程,间中缺乏许多人证物证,而警方目前仍未确定其真正死因,使得事件疑点重重,令外界百思不得其解。

■ 邱思祥(左1)、邓文村(左2)在医院慰问死者林钟盛的家属。(图:光华日报)

光华电子新闻 13.04.2008

Thursday, April 17, 2008

提防怪叔叔活动‧新山东北区千人出席 12/04/2008

由星州日报 http://www.sinchew-i.com/sciWWW/node/16673?tid=43 转载至部落格:

林錦發(左3)移交紀念品予開幕鄧文村(右3),並由陳書北(左起)、陸耀榮、邱思祥和鄭金財見證。(圖:星洲日報)

(柔佛‧新山)《提防怪叔叔》關心兒童安全運動今日(週六,12日)早上在新山寬柔第五小學舉行,這個活動獲得民眾踴躍支持,出席人數超過1000人。

這個活動是由《星洲日報》舉辦,贊助商Super Coffeemix市場有限公司。西北區活動13日舉行新山區的《提防怪叔叔》關心兒童安全運動共有2場,新山東北區的活動已於週六早上8時舉行,新山西北區的活動將於週日(13日)早上8時,在士姑來國光華小舉行。

新山東北區活動的開幕嘉賓是團結、文化、藝術及文物部副部長鄧文村;他也是馬華地不佬區會主席。活動協辦單位是警方、柔佛州防範罪案基金會、馬華地不佬區會、馬華巴西古當區會、新山東北區9間華小和董家協。

週六早上進行的活動有小朋友填色比賽、《提防怪叔叔》短劇和講座、警方展覽會、《星洲日報》小遊戲攤位等。

星洲日報 2008.04.12

Tuesday, April 8, 2008

67岁门外汉当官 。 邓文村:“我还能走很远的路”

由光明日报 http://www.guangming.com.my/node/24077?tid=5 转载至部落格:

在內閣副部長中年紀最長的團結、文化、藝術及文物部副部長鄧文村,覺得自己即使已年屆67,也不會影響他的工作。
在他的觀念中,從來不把年齡當一回事,只要以一顆平靜的心和不計較的態度對待人事物,還能走很遠的路。
畢業自理科大學社會科學經濟榮譽學位的鄧文村,站在團結、文化、藝術及文物部的門檻前,他謙稱自己是徹徹底底的“門外漢”,需要花時間瞭解內部的運作,但勝在他對文化、藝術有濃厚興趣,心裡也有“滿腹經論”希望能落實。
他認為國內值得保護的文化遺產,不僅是歷史建築物、有價值的墓塚、傳統舞蹈,自然界的文物如河川、珊瑚礁等,都是當下需要關注的部分。
他相信自己會做得好,至於會有什麼評價,就留待人民評估好了。

鄧文村檔案
年齡:67歲家庭背景:已婚,育有2女學歷:理科大學社會科學榮譽學位(主修經濟)學士現任官職:團結、文化、藝術及文物部副部長曾任官職:1999年至2000年任新山市政局馬華黨鞭、國會廉政遴選委員會委員黨職:馬華地不佬區會主席、馬華柔佛州聯委會組織秘書、馬華柔佛州華團諮詢局主任國席:2004年及2008年中選為柔佛地不佬區國會議員

瞭解文化部才改善
記:文化部有何待改善之處?
鄧:現在還言之過早。我才剛踏入這個門檻,需要和有關部門的官員見面、交流及瞭解後,才能對相關政策、處事方針作進一步瞭解。

古蹟要保存給下代
記:是否會繼續推動上一任文化部長所推行的保存和修葺50個古蹟的措施?
鄧:會,這是屬於政府的政策,一定會延續下去。我認為文物的內容要不斷豐富化,具有歷史意義和代表性的古蹟若不保護,下一代就看不到珍貴的文化遺產了。你看中國,當地的文化、風俗和生活方式就是一個特色。我們去旅遊不就是為了看這些東西嗎?其實,國家文物不限於廟宇、墓塚、建築物、博物館,也包括自然界的文物如河川、珊瑚礁。這些工作是從長遠利益來看的,因為保存的價值是永恆的。

保護文物有助旅業
記:是否繼續撥款給一些文化古蹟以協助保存,如吉隆坡的陳氏書院、雪華堂、馬六甲的青雲亭、霹州的霹靂洞等?
鄧:撥款肯定有,這需要先通過鑑定和規劃要受保護的文物。其實,文物保護與國家的旅遊有直接聯繫,好比我國多姿多彩的傳統舞蹈,必須受到鼓勵和協助才能展現藝術的魅力。如果不去推動、保護、鼓吹,前人留下的藝術就會消失。

聽取民意保留古蹟
記:雙溪毛糯的痲瘋病院是世界第二大的痲瘋病院古蹟,你會否傾力保護它免遭發展商“摧毀”?你又有何方式保護它?因為上屆部長萊士雅汀幾乎保不住它,雖然他下令發展商不准動,但發展商最後仍根據瑪拉學院的要求照動不誤。對於此事,你有何看法?又有何妙招對付發展商?
鄧:據我所瞭解,2005年已通過了國家文物法令,我還得詳細瞭解法令所賦予的權限。一般而言,國家的文物都在這項法令下受保護,除非這個古蹟未被列入受保護文物的範疇。在這一點,我認為劃定文物的工作必須加速進行,以免有價值的古蹟遭到破壞。 我希望聽取民間意見,若有值得保留下來的古蹟,可向政府提出建議,畢竟當地居民比較瞭解。此外,進行相關研究的人,也歡迎提出他們的看法。

推動瞭解各族文化
記:你是否有新的推動文化的計劃,請具體說明。
鄧:我希望能推動種族之間文化的瞭解。文化的互相瞭解和認識是很重要的,舉例說,如果華人能瞭解馬來人的文化、風俗習慣,就能諒解和互相尊重。這個基礎非常重要,它是促進人民團結的一個重點。 馬來文有一句話這麼說“tak kenal maka tak cinta”,意思是說不認識就不喜歡。換言之,認識了就會喜歡。

鼓勵民間保護文物
記:新山中華公會設立了一個歷史文物館,工程在進行中。對於這種民間自發性辦的文物館,你抱著怎樣的態度?文化部會給予什麼幫助?
鄧:這是應該受鼓勵的。事實上,保護文物不應只是政府去做,民間也可以做並且肩負這個責任。若單靠政府做,可能會流失一些重要的文物,我會支持並給予需要的幫助。

政府考慮支持遊神
記:你對新山柔佛古廟遊神活動有什麼政策和意見?
鄧:新山柔佛古廟遊神活動是值得政府考慮支持的活動,它對促進旅遊業有一定貢獻,就像新加坡舉辦的妝藝大遊行活動一樣,可通過各式各樣的方式吸引外國旅客。 柔佛古廟遊神是具有文化特色的民間風俗活動,我們的主辦單位應好好組織及改革,除了遊神本身具備的宗教色彩,也可從藝術方面來提升,再納入一些文化活動,讓它看起來更多姿多彩,以便讓它發展成一個值得政府支持的活動。

多聽他族領袖看法
記:你的學歷是理科大學社會科學(主修經濟)榮譽學士,能不能勝任這份工作?
鄧:我有把握擔當這個工作,好不好由別人來評論。 興趣方面,我是沒問題,工作能力不會有問題。成效多大, 要看跟部長和部門官員之間的合作方式。 人的溝通很重要,要達致某個目標,不是單靠一己之力。這裡是多元社會,首先要聽取其他種族領袖的看法,彼此能諒解、合作,才有好的成效。

會每個週末回選區
記:上京成功,今後將如何分配時間以便為選區人民及副部長的工作提供最有效的服務?
鄧:留在吉隆坡處理部門的工作和上國會的時間肯定比較多,不過我會安排每個週末返回選區。我有一個工作隊伍在協助我處理選區問題, 我不是一個人單挑, 馬華地不佬區會的領導層也會給我協助。

年齡大無礙工作力
記:你在內閣副部長中年齡最大,年齡會不會成為全力投入工作的障礙?
鄧:年齡大不是問題,主要是健康就好。如果能以平靜的心面對一切,還能走很遠的路。
在政治圈裡,若不能保留一顆平靜的心,整天患得患失、爭爭吵吵、鬥爭不息,再年輕也沒辦法把工作做好。

不再想是否做一屆
記:你在上一屆大選曾“鬧情緒”說只做一屆,如今不但在地不佬國會選區守土,還更上一層樓做副部長。試問,你會只當一屆副部長,讓歷史重演嗎?
鄧: 還沒有發生的事,我不評論。過去的事不要去計較,這是我做人的態度,過去就算了。
我們心裡不要裝下不愉快的東西,應該包含快樂的部分。我留在政界是想要繼續奮鬥下去,想利用本身的能力去協助別人。對於過去的事,不要耿耿於懷,這樣會跟自己過不去。
如果要斤斤計較,我不會在政壇待30多年這麼久。把一些事當作必然發生的情況,以包容的心來看待你無法控制的東西。

不介懷突然無官職
記:退下教職時,你已經是退休人士。你不但退而不休,還做了國會議員和副部長,是否覺得自己很有官運?
鄧:我從來沒有想過官運和年紀的問題。從年輕到現在,我都不停工作,沒想這些事,年紀永遠不是我考量的因素。
人要隨遇而安,明天突然無官職也沒有什麼大不了。官職只是提供一個方便和更大的發揮空間,為國家和人民服務,它不是特權。

不逼家人和我同黨
記:身為副部長,你經常必須帶著太太一起面對群眾或出席官方場合,不過你的太太向來低調,也從未見你帶太太出席活動。彼此今後會怎樣調整?太太對你升官有什麼特別反應?
鄧: 我的家是很開放自由的家庭,不會因為生活改變而影響我太太。她可以過她自己選擇的生活,我也沒有要求她來適應我的生活。
我向來不強制家庭成員要和我支持一樣的黨派,他們可按照自己的步伐去作選擇,包括我的兩個女兒,她們也有她們的自由。

馬華部長不易當了
記:本屆大選的政治海嘯,導致馬華傷痕累累。在國會內,來自同一個政黨的同僚少了,反對聲音肯定多了,你會不會感到吃力?
鄧:肯定有壓力,國陣後座議員只剩下60幾個,對我們來說,當官的壓力會更大,如果沒做好功課,就要被反對聲浪淹沒了。
現在做部長不是這麼好玩,少了政務次長協助,國會開會就要打起十二分精神,這個步驟不簡單。

鄧家二傑必需隨緣
記:在鄧家三傑中,之前傳出鄧章耀是檳城首長人選,但他在選戰中失敗了。他的哥哥鄧章欽也失去了傳言中的副州務大臣或州行政議員職位,反而是你跑在前頭,擔任團結、文化、藝術及文物部副部長,你怎麼看這樣的轉變?
鄧: 這個就是政治,作為政治工作者一定要隨緣,不要太執著於職位、權位,一切隨遇而安就好。
我本身參與政治不是為了權位,只是希望借助自己的能力幫人、推動國家的發展。

採訪手記書生型副部長為記者上勵志課
鄧文村未當副部長和國會議員前,曾經是人類的靈魂工程師。他很愛看書,家裡的大書櫃,堆滿了各種類書籍。即使當了國會議員,他仍將閱讀當作生活的調劑品。
像這樣一位“書生型”的副部長,在政壇屬於少數。能夠將政治圈的爭權奪利拋在腦後的,他也是其中一個異數。
聽鄧文村的談話,就像在上一門勵志課,好比美國知名的體育記者和專欄作家米奇‧艾爾邦所著的《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在“聽課”的同時,腦際裡會浮現一幅幅關於人生課題的畫面。
在政治圈,他知道不可有“競爭” 的心,否則每天要提防、陷害這個或那個人,自己會過得好累。平靜、寬容和不計較,是他在政治圈多年以來遵循的座右銘。
做訪問時,鄧文村還未真正走馬上任,他也謙稱自己是以門外漢來看這個部門的工作。
不過,從他回答問題和考慮的方向來看,他至少有做過功課,想必這與他的閱讀習慣有關。
這讓我聯想到,鄧文村其實蠻適合團結、文化、藝術及文物部副部長這個位置的。
他也坦承自己雖沒有實際經驗,對有關部門卻有偌大興趣。但願這個興趣能推動他去做更多有利我國文化、藝術發展的事。

光明日報/報導: 張賽玉‧2008.03.28

Mesyuarat Agong PIBG Kali Ke-3 & Hari Anugerah Kecemerlangan SMK Tg Puteri Resort Pasir Gudang, 23/03/2008







Majlis Anugerah Cemerlang 2007 & Mesyuarat Agung PIBG Kali Ke-II 2008, SK Tmn Desa Jaya 23/03/2008





Saturday, April 5, 2008

YB Timbalan Menteri Melawat Kuil Arulmigu Meenatchi Amman, Kg Oren, Ulu Tiram